診症一二事 之 抽血打豆的痛苦
- Ca菜鳥 - Anita
- Jan 11, 2022
- 2 min read
定期捐血或身體檢查,
絕大部份人都有抽血經驗,
偶然每年的一次半次,
我以為“桔針”是一件小事…
直到親眼所見,
病人在長達十多分鐘,被桔針無數次仍然未能成功抽血打豆,
才知道這看似小兒科的過程其實對長期病患者帶來一定痛苦…
腫瘤病人每隔一個週期化療用藥,
為了確保安全落針,用藥前都必須抽血,
一兩星期抽驗一次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固然是家常便飯.
而且,每次化療落針都必須“打豆”,
“豆”是一個配置幼針管及膠狀入口,連接皮膚的注射裝置,
病人打豆後醫護人員會用來植入注射藥物或吊營養液等功用.
點解抽血打豆難?
血管太幼,體形肥胖,過份緊張等都會令血管收縮甚至難於尋找,
增加抽血打豆的難度,
再加上每次桔針前的擔憂,
對醫護人員信心度不足等惡性循環之下,
使病人面對抽血打豆一次比一次困難,
也曾聽醫生跟病人說,
因為“用”過的血管或會進一步收縮,
以致血管“用一條少一條”…
整個化療療程或牽涉多達十數次抽血打豆,
所以拮針對病人絕對不是輕鬆事…
因為每次負責拮針的醫護人員都不同,
有時病人會要求由醫生,一個她們更信任的專業對象為自己打豆.
其實護士們比醫生的經驗更豐富,
但偶而遇到棘手的病人確實考倒了專業醫護人員.
也有些偏方幫助病人,
例如多做握拳動作,用暖包敷血管等,
目的讓血管更顯現於皮膚表層,
有助醫護人員成功抽血打豆.
腫瘤病人除了醫病用藥以外,
解決治療運程中如抽血打豆等技術問題,
了解病人心靈上的需要等,
醫生團隊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兼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