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Dr. Cindy Wong

CINDY EE感想集: 癌症真係可以嚇死人!

CINDY EE感想集: 癌症真係可以嚇死人!

我經常花一至兩小時與每位新症見面,除了跟病人詳細講解病情及治療方案外,還會花大量時間為其進行心理輔導.其實由確診癌症那刻開始,每位新症病人就如盲頭烏蠅,思想運作基本完全停頓,總認為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甚或不甘心命運何解選中自己.年紀輕的病人也會想,我的孩子將來如何照顧?我的另一伴一定無法處理好孩子的事情…一方面擔心死亡威脅,另一方面擔心自己離世後家庭將會出現的混亂情況…本來腫瘤沒有症狀,但因為食不好睡不好加上大壓力,致使體重於短時間內下降,然後又聽聞輕得快即死得快,所以斷定自己時日更加無多.

我常問病人:“知唔知道生CANCER既人點樣死?”病人大多沒有思考過這問題,只會想像自己時日無多,所以聽到我的發問都啞口無言.我進一步請病人冷靜思考,不如先了解一下癌症如何取人性命.無論哪一個位置有腫瘤,都不會因為那一個腫瘤而直接表示死亡.以傷風感冒為例,沒有出現併發症引起腦炎,呼吸衰竭等狀況的話不會取人性命.當然腫瘤跟傷風感冒不同,因為傷風感冒能夠痊癒,腫瘤即未必能夠根治,但腫瘤死亡多與器官衰竭有關.我們要視乎腫瘤的大小,位置來了解它對器官的威脅程度.例如擴散至肝臟有機會肝衰竭,擴散至肺部有機會呼吸衰竭等等,就是這些器官衰竭而造成生命威脅及死亡.絕大部份腫瘤新症病人的病灶範圍其實較小,距離病情惡化導致器官衰竭一般至少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不少病人甚至確診一刻沒有任何症狀,所有我們有足夠時間進行抗癌治療,而並非想像般病情會急速惡化得連身後事也未及處理.

另有醫學文獻指出,患有焦慮症的病人同時患上癌症的話死亡率更高,足以證明癌症可以嚇死人,所以情緒管理於照顧癌症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過單憑要求病人不要驚慌,思想正面,就是正確的做法嗎?病人內心已非常煎熬,同時用盡方式去努力為自己渡過難關,單憑幾句不要驚慌思想正面是完全沒有幫助的,甚或帶來負面影響,病人認為身邊人都不了解自己,沒有從自己角度出發.作為醫生,我會詳細地跟病人及其家人講解病情,讓各位完全充分了解病情並非如想像般恐怖,也不會於短時間內失去生命.例如,透過掃描中腫瘤佔整個器官範圍的多少,能夠比較形象化地指出某些器官雖然受影響,但比例上受影響的地方不大,距離器官衰竭還有一定長時間,透過充分了解病情藉此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除了分析病情,還要詳細讓病人明白治療方向,成效及副作用.恐懼可以源於無知,還有來自對將來UNCERTAINTY引起的不安.

其實只要湊得好,病人就沒那麼容易嚇死.因為被腫瘤嚇死而非病死其實很不值. 作為家人或朋友,如果不擅長安慰較易焦慮的病人,與其講多錯多,說了些不適合的安慰說話,我一般建議以擁抱的方式來表達支持,或者透過細心聆聽讓病人申訴一下,也可以烹調些病人喜歡的餸菜,讓病人感受到家人及朋友的愛.








人生如“戲”

人生如“戲”,所指的戲不是戲劇,而是遊戲.最近跟我兩個女兒玩電視遊戲“瑪利歐派對”,其中一個遊玩模式就如大富翁棋盤般,玩家輪流擲骰子並憑藉小遊戲去爭取名次,搶先到達終點,而當中最特別最刺激的地方是,所有玩家未走到最後一個回合都難分勝負,落後的可能因為一個回合翻盤領先,領先的又可能因一局之差變成落後者.

我覺得這跟我們腫瘤科病人的人生很相近.很多人本來人生如意,就如排在頭位般勝人一籌,一旦確診CANCER後就感到人生被打進地獄般永不超生,認定人生失敗GAME OVER.如果連自己都確信人生GAME OVER而自暴自棄,QUIT GAME不再繼續前進,那人生就真的完結了,可是若果能沉著應戰,那未到最後都不知鹿死誰手.

怎樣離開人世才算是真正贏家?你擁有很多財富但得不到家人的愛還算是贏家嗎?怎樣才能在人生這個遊戲中得勝?在我而言,最後能贏出人生的不是你走過多少條路,不是你長命百歲,不是你有多少財富,也不是你有多少豐功偉業!絕大部份的晚期病人都會跟我分享怎樣才算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或者至少讓我知道怎樣才算人生無憾,那就是獲得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一份真心的愛.

擲骰子的遊戲過程中難免有身處險境的時候,會讓人感到沮喪且認定未能翻身必輸.我兩個女兒在遊戲中遇到這個狀況會悔氣地說“不玩了,肯定會輸的!”.但如果有身邊人在這過程中陪著你走,共同闖過難關,如果你有幸可以扭轉乾坤,把逆境變成勝利的局面,就像第四期的病人一樣可以奇蹟復原,或者像較初期的病人不再病發,那我認為他們都勝出了這局遊戲.在逆境中成長才最能感受到家人的愛及支持,比較由頭贏到尾的人,不會明白這種感受,而且由谷底反彈所贏出的感覺讓人倍感興奮.當然不是每個人能夠扭轉乾坤,谷底反彈,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有自己最愛的人真心陪著走一條難行的路,也不枉此生.

曾經遇過一位病人臨終前有很多家人前來探望,初時以為他很幸福,但後來才發現那些家人都是為了分家產而來的,那感覺真的很可悲,因為這就是所謂“窮的只剩下錢的人生”.親情只是用金錢買回來的人生很可悲,有如從頭到尾只是獨個兒與電腦對戰,而不是跟家人一起耍樂一起分享,這遊戲就算讓能夠由頭贏到尾都不會感到開心.

所以,人生如遊戲,如果你有一家人,一群好朋友跟你共同玩這遊戲,即使當中有起有落都可以讓你真心享受過程.重點是遊戲勝出與否並不重要,而是你有沒有好好的珍惜身邊人,而身邊人又會真心跟你分享這遊戲.每個人都會離開人世,沒有東西可以帶離開,只有記憶伴隨著你,所以遊戲的過程比較遊戲的輸贏更為重要.我會跟家人一起好好玩樂這人生遊戲.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腫瘤與情緒病

情緒病在香港是非常普遍的,只是情緒病其實有很多種類型,又有很多種不同的嚴重程度,而且某些情緒病的病徵跟一些嚴重疾病的症狀也很相似,容易令人混淆.由於焦慮症在短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症狀,很多時候病人會四出找尋不同的醫生作診治,而又很多時候專科醫生都只能處理到病人所提及的有關自己的專科範疇.常見病人都要經歷一段頗長的時間,因為找不到病因而未能結論這其實是驚恐症.

對於腫瘤病人及其家人,基本上差不多每一位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焦慮困擾,輕則茶飯不思,間中影響睡眠質素,重則誘發驚恐症及歇斯底里 .而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本來都是癌症病人,如果同一時間受驚恐症影響,某程度上令病人覺得自己時日無多,而同時很多時候家人對病者的關心會用錯方法,大部份家人會在言語上表達:“唔好諗咁多啦! 要正面D! 積極D!”這些說話不但未能幫助病人去減低焦慮,反而令其更加收起自己,不敢跟家人分享自己內心的驚恐,久而久之,長久積壓的焦慮就變成驚恐症甚或其他情緒問題,例如抑鬱.

在我的臨床經驗來說,基本上有接近三成甚至一半的病人,在不同階段都需要服用抗焦慮的藥物.使用藥物令病人在短期內有症狀舒緩的同時,也需要配合適當的心理輔導,教導病人在面對焦慮的時候應有的處理方案,幫助其自救,才能使他/她們不用長期使用抗焦慮藥物,因為很多病人都擔心一旦開始使用這類藥物就永遠不能放手,最終造成依賴.亦有很多病人會擔心標籤效應,使其上班時被同事認定自己有情緒問題.病人的家屬常跟我分享:“你地醫生講一句好過我地講十句”,所以在診症過程中,如果我留意到病人或其家人有情緒困擾的話,我會希望伸出援手,透過簡單的relaxation exercise可以幫助病人去過渡大部份的時間.有需要時我會使用“騰雞藥”,也就是抗焦慮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部份的病人跟家人都可以好好處理情緒問題,令抗癌過程更為順利.

我常與病人說,腫瘤很恐怖,但情緒殺人比腫瘤殺人更快,而且情緒問題比腫瘤問題更普遍.希望有更多人能注意這問題,認識這問題,使抗癌路更順利,更平安.





Cindy EE 感想集: 超級負能人

基本上每位病人都會問我“點解我會生腫瘤?”.病人心目中總是認為生腫瘤一定有某個原因,透過知道並針對該原因即可以治標治本,控制腫瘤之餘也可預防復發.實情是西醫還未有方法準確計算出腫瘤形成的原因.

對非常注重健康, 飲食均衡,作息定時且有適量運動的病人,一旦確診腫瘤更感冤枉,因為無煙無酒又無做錯事,往往問我“點解點解?點解我咁健康都生腫瘤?”雖然我們已有一定科學數據掌握到所謂一級致癌物,但並不代表我們生活中不接觸一級致癌物就不會生腫瘤.日常新聞間中提及名人藝人因為腫瘤英年早逝,加上腫瘤年輕化的趨勢,不再是六七八十歲老人家獨有的問題,如我照顧的病人中也有二十多三十歲且為數不少的年輕人,這些腫瘤個案都致使人心惶惶.我有時會對自己的病人邊笑邊說,除非地球上有個世外桃源,無污染的食水食物,大家沒有壓力下在這地方生活,患癌風險必定能大幅下降,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世外桃源並不存在.大家同住在一個地方,遵守著差不多的飲食習慣及作息模式,為何有人較易患癌?科學家仍在努力找尋答案.作為臨床腫瘤科醫生,我反而留意到眾多腫瘤病人的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負能量”.

我稱負能量為超級致癌物.每一位在我診症室的病人及其家人,透過對話我能感受到他們的負能量LEVEL.如果你有看過“龍珠”這套動畫,裡面的戰鬥角色都擁有一幅眼鏡形態的能量探測器,能夠量度敵人的戰鬥能力值.我就如擁有那探測器一樣,透過對話閱讀病人及其家人的負能量LEVEL😝,知道對方多“利害”,我應診時也要份外用心.當然,現實我們沒有任何測量儀器去測量負能量,只能憑經驗憑感覺來診症,但即使未能量化,從我經驗上負能量越多的病人,更難控制其病情,治療效果也很難達致理想,而且復發風險也似乎較高(抱歉再次強調我無法量化這些數字).

科技如此發達倡明,我經常向病人打比如,新藥靚藥有如一條靚海班,病人的情緒就是那蒸魚豉油.病人能夠適當管理情緒及處理壓力,就像是鮮魚豉油讓那靚海班帶出額外的鮮味來.反之情緒不好,就如用醋來配鮮魚,再靚的海班再靚的藥物也被浪費.偶然遇到超級負能人,即負能量讀數爆標的病人,那既不是豉油也不是醋,我會形容那是鏹水,完全破壞掉那海鮮,完全破壞了那藥物.如此,服用了再多的藥物也起不到功效,病人的負能量繼續增加,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所以我稱負能量為超級致癌物.

超級負能人又可分兩大類型,一類是顯性的,一類是隱形的.顯性負能人,顧名思義他們是負能量爆標的病人,無論身邊的家人朋友醫護人員甚或沒有經驗者,很容易察覺這種病人份外“騰雞”.不過顯性的負能人“衰極有個譜”,因為容易察覺,身邊人多會給予更多的關愛,即使治療過程期間感到多驚慌,即使心情被困谷底,還是有身邊人盡力關心他們.儘管如此,偶然遇到沒有人關心的超級負能人其實也屬悲情.

另一種隱形的超級負能人則凶狠極致,因為這種病人的日常運作表面上沒有問題,所有事情都似乎做得很好,卻在自己背負一切不安,不會向身邊人分擔丁點負能量,完美地把負能量隱藏起來.不過一般來說他們有很多可以跟病情完全無關的奇怪症狀,例如,像患上厭食症般吃一點點也嘔吐,特別容易失眠,或經常有無名腫毒等情況,增加病情的不穩定性,最終導致惡性循環.作為腫瘤科醫生,我經常充當一個小小心理科醫生的角色,希望找出超級負能人,一步一步讓其認識自己負能量LEVEL,透過提升AWARENESS提醒他們身陷險境,繼而自救,藉此提升發揮我們用藥的效果.

因為負能量這超級致癌物無色無味無形,我們防不勝防,又不能以任何方式量化,處理時相當棘手,所以我才會界定它為超級致癌物.我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踢走超級致癌物,讓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Cindy EE 靚湯站:真的是Comfort Zone!?

今日睇症嘅時候,一位乳癌病人為著開始服用Tamoxifen 後失眠而煩惱, 根據醫學文獻, 大約17%人因為進食Tamoxifen而失眠, 作為腫瘤科醫生,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當然是處方安眠藥, 但我通常會進一步了解是否有藥物副作以外不須要另外藥物治療的因素, 希望盡量避免使用安眠藥。

病人將完成病假復工,未正式復工已經收到不同的工作信息, 不懂得say no的性格令她再次陷入病假前的身體狀態,令她反思是否應該離開這個“comfort zone"來保命,她甚至直接問我是否應該辭工?

“你所謂的comfort zone似乎一啲都唔comfort!" 這個是我給她的反應。詳談後得知她在銀行中高層位置工作, 人工高福利好,是這個時勢嘅一份好工!但並不能扭曲成 comfort zone! 因為有一個毫無領導才能嘅上司, 分工不公平之餘又欺善怕惡,令善良又不怕蝕底的她一次又一次地超越她的極限來包容其他貪得無厭的同事,掩飾怕麻煩, 貪方便又不善管理的上司的無能! 最恐怖嘅是, 這個病人竟然將這些不合理扭曲成合理的要求!將這些工作環境形容為comfort zone! 這些都是我從很多乳癌人身上看到的盲點!

雖然我冇辦法怎樣量化這些負能量對身體的影響, 我只能說憑我的經驗,這些負能量絕對能影響睡眠質素,繼而影響情緒,最終有機會增加復發的風險。我不能說辭職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這個時勢要找到一份好工已經是非常難得事,而失業嘅壓力分分鐘大過面對無能上司的壓力!而且新的工作環境亦有可能有很多自私精或者更無能的上司......

患上乳癌絕對是身體面對壓力的一大警號, 完成治療後復工的確是一大挑戰。既然死過翻生, 不想重蹈覆轍的話, 當然要好好思考人生! 探索自己性格上的盲點絕對是一個好嘅起步點, 認識自己,為自己嘅健康踏出勇敢嘅一步,學習"放負"的技能, 纠正被扭曲的工作態度,爭取合理的工作環境,善待自己, 相比考慮是否辭工更為合理!





腫瘤科醫生的心靈雞湯

不論廚房或手術室,自問亦非「揸刀」之人,但作爲一位臨床腫瘤科醫生,除了懂得施行電療、化療、標靶以至免疫治療以外,更加享受為癌症患者熬製心靈雞湯。過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時認識和照顧不少患者,至今他們仍不時到訪,跟我閑話家常,更笑言掛念昔日心靈雞湯的滋味。事實上,近年醫藥推陳出新,好比精致小菜,對癌症患者來説是一大喜訊,但若加上心靈雞湯,則可令患者的治療過程更添美滿。


不論廚房或手術室,自問亦非「揸刀」之人,但作爲一位臨床腫瘤科醫生,除了懂得施行電療、化療、標靶以至免疫治療以外,更加享受為癌症患者熬製心靈雞湯。過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時認識和照顧不少患者,至今他們仍不時到訪,跟我閑話家常,更笑言掛念昔日心靈雞湯的滋味。事實上,近年醫藥推陳出新,好比精致小菜,對癌症患者來説是一大喜訊,但若加上心靈雞湯,則可令患者的治療過程更添美滿。


與患者一起耐心等待

抗癌路上,身處不同階段的患者亦需要心靈雞湯,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當然也不例外。治療癌症有別於醫治傷風感冒,傷風感冒短則亦需要三至四天康復,而治療癌症更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在大部份情況下,醫生需要觀察一至兩個月,才能看見治療的初步成效。在此期間,即使腫瘤沒有令患者的身體機能惡化,但當患者進行定期驗血後,得知癌指數繼續上升,仍然會被嚇至花容失色,終日坐立不安、面容憔悴,未幾已經因爲過份擔心而消瘦十數磅。


此時,心靈雞湯便派上用場。在正式展開治療前,醫生一般會告知患者,癌指數在治療開始後仍有機會上升,為患者建立合理期望。即使患者已服食目前爲止最有效的藥物,亦須耐心等待,給予藥物足夠時間發揮功效。患者需明白,雖然現時治療方案繁多,但亦不可能有永無止境的藥物選擇,假若患者對藥物保持懷疑心態,短時間内便將藥物斷定為無效,急不及待希望轉換藥物,到頭來只會誤墮癌魔設下的陷阱。癌症可以致命,但甚少殺人於瞬間,事實上癌症更擅長嚇唬患者,好比颱風臨近,患者切勿聞癌變色,風未到已被嚇至三魂不見六魄。


醫生明白,患者的心情有如熱鍋上的螞蟻,悲觀的患者更會覺得生命已進入倒數,倘若再告訴他們耐心等待,便形同火上加油。面對這種情況,醫生只能告訴患者,若效果確實不似預期,便會立刻更改治療方案,醫生亦會與患者一起耐心等待,讓患者感受醫生與他們肩並肩,即使仍需等待,但至少能減少負面情緒。


患者家人亦需要心靈雞湯

除了患者之外,心靈雞湯也適用於患者的家屬。即使患者堅強面對逆境,但家人難免憂心,加上照顧病人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傾向投放在患者一人身上,容易忽略照顧者。曾見過不少個案當病人離世,數年後照顧者亦相繼出事。


記得一位乳癌患者的女兒,每次陪診都會穿上黑色服裝,且眼睛通紅。跟患者了解情況後,知道她擔心女兒多於自己的情況。於是,之後每次跟患者和女兒會面,都會先了解女兒的近況,觀察女兒的精神狀態,讓女兒意識自己患上抑鬱,及早求助。其後媽媽眼見女兒情緒好轉,病情亦有所改善,加快康復進度。


癌症不是傳染病,但癌症滋生的負面情緒卻可蔓延至患者的家人。心靈雞湯雖不至於根治癌症,但至少可讓患者和家人重見希望。


Cindy EE感想集: 情越濃越會看不開?

百行孝為先, 香港人除咗好鍾意返工, 大部分嘅香港人亦非常孝順. 雖然患癌有年輕化嘅趨勢, 但老人家仍然佔腫瘤病人大部分嘅比例.最近照顧了好幾位老人家都令我印象深刻,他們的共通點是同時擁有很多很多對自己很孝順的家人,儘管如此,我完全未能感受到老人家覺得自己幸福,相反,這幾位老人家都很避忌於家人面前談及自己感受.為何應該享盡兒女福的老人家,無時無刻都令我感到其有口難言的無奈呢?九乘九的原因都是因為愚孝.

一般人認為愚孝意思是兒女麻木跟從父母的意願而作出不合理的行為,但以我作為腫瘤科醫生多年照顧年老病人的經驗來說,愚孝有另外一個不同的定義.絕大部份我感受到的愚孝,是兒女在麻木跟從社會上認定所謂最好的治療方式,強迫自己年老的父母去接受治療,因為他們一心以為為父母奉獻最好的就是所謂孝順.

其實這是實情嗎?很大部份年過七十歲的腫瘤病人自知有末期腫瘤時,表現的並不是“驚死”,因為他們身邊已有很多老友記,一個一個患癌,一個一個離開,因而對這個病並不陌生.他們往往強調“唔驚死”,反而怕“好辛苦咁死”,因為他們聽過見過不少老友記在治療腫瘤期間引起各種各樣的不適及併發症等,同一時間的病情惡化使老友記們承受著雙重打擊,感覺上治療腫瘤比不去治療更快離世.隨了擔心醫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其實更擔心自己成為家人的一大負擔.老人家比誰都清楚這個香港社會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壓力,如果要後生花費大量金錢為自己醫病,內心其實很忐忑.除了金錢以外,需要後生向公司請假甚或投放大量時間去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老人家的內心更為煎熬.於是一談起用金錢去治療,很多老人家都“耍手擰頭”.可是每分每秒都被家人疲勞轟炸,說服自己之餘甚至要求醫生來說服自己進行治療,藉以延續更長的壽命,最後唯有屈服去接受治療.

其實老人家一開始嘮叨不醫病,到最後由於家人經常說服其接受治療,對老人家而言根本沒有選擇或妥協的空間,老人家寧選擇沉默,甚或對家人誇大自己其他身體上的不適來作出無聲抗議不去治療,久而久之老人家越來越不開心,明明一家人的孝心卻未能換來如治療理想,老人家開開心心長命百歲等大家滿心期待的結果.這不就是愚孝嗎?我意思是這種家人用了某些愚蠢的方式來盡孝,老人家根本感受不到那份孝義.

其實絕大部份的老人家但求“食得”,“訓得”,“柯得”,“唔辛苦”,也不要成為家人的負累.一方面麻木地進行醫療程序不代表換來一定的治療成效,另一方面不同的入侵性醫學程序也為老人家帶來更多身體不適.何況老人家跟小朋友不同,他們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對自己病情有充份了解,而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向其作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作為後生的家人更應該尊重老人家的決定,維護老人家尊嚴的同時,一家人努力以老人家可以接受的各種方式讓其感到舒服,這樣才算正式的孝順.尤其在面對生死關頭之時,大部份人或會失去一定理智,而且情越濃或更看不開,容易不小心違背了家人意願而作出傷害了老人家的決定,變相延長了老人家辛苦卧床又“死唔去”的局面.如果這情況發生於加護病房,老人家被困於一個冷冰冰四面圍牆的病房之中,子孫未能在旁照顧鼓勵的話,這局面更為難堪.

要學懂於適當時候放手不等如不孝,堅持只是愚孝,要切記盡孝並不是在生死關頭前做一個延長壽命的決定.如果於生死關頭前才驚覺自己於老人家清醒時未有盡孝,做了決定延長了老人家的辛苦,那甚至不是愚孝,應該視為不孝,在旁觀者眼中這些都是自私的行為.

所以愛要及時,即使眼前工作,家庭生活多忙碌,大家千萬不要忘記自家的老人家,於老人家未有患病時盡孝,有病時則尊重其意願,為其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而不是盲目地選擇社會上所謂認定最好的治療方案.面對生死時也要適時放手,這樣老人家才能幸福地安詳地離開,大家的遺憾減至最少.

切記愛要及時,放手要適時!





最後道別的準備


小時候看《龍貓》動畫,純粹覺得角色可愛;如今當上醫生,與子女再看《龍貓》,卻別有一番感觸。故事中兩姊妹因為媽媽病重,搬到位於村莊的一間舊房子。有一天,婆婆說田裏的農作物能醫百病,她們便決心把親手採摘的玉米送到媽媽手中,途中波折重重,幸得龍貓相助,才能與媽媽團聚。


隨着癌症年輕化,不少家長患上癌症時,子女只得幾歲,與《龍貓》中妹妹的年齡相若,假若世上真有能醫百病的玉米,相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去採摘。可是,世上並沒有這樣一根神奇玉米。縱使作為醫生,希望家長和子女能有大團圓結局,但現實常不如人意,家長應如何為子女早作準備?


可惜世間無神奇玉米

不少患者傾向對子女隱瞞病情,因為害怕讓子女擔心,影響學業。事實上,若父母患病,大部分子女都能輕易察覺,若子女不了解患者病况,自己胡亂猜想,到頭來甚至會出現更負面的情緒。

曾有一名乳癌患者眼見女兒考上小學後學業繁重,所以一直沒有花時間讓女兒了解自己的病情。女兒既對母親的病情感到困惑,又不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及後患者的病情惡化,經常進出醫院,更難專注學業,亦未有得到專業社工的輔導。直到患者離世,更被學校勸說轉校。猶幸事過一年多,女兒總算適應母親離世的事實。雖間中透過社交媒體表達對亡母的思念,但女兒想法正面,明白母親對自己的期望,轉校後亦努力讀書,成績理想。

事實上,患者可帶同子女一起見醫生,讓子女了解情况。另外,家長可及早知會學校,跟校方互相配合。當患者預計病情將進一步惡化,甚至有生命危險,便應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讓子女知道病症有可能帶走至親,同時更要把握餘下時光共敘天倫,並讓子女明白自己對他們日後的期望。


作心理準備 把握相聚時光

記得一名病人曾經攜同十歲女兒與醫生會面,讓女兒了解媽媽面對的難關。當女兒知道癌症令媽媽行動時感痛楚,便由過往依賴媽媽照顧,到如今主動打理家務,甚至連爸爸也照顧周到,表現獨立。當父母患上癌症,通常只有父母擔心子女將來無法適應,但在這個例子中,女兒亦擔心母親帶着遺憾離去,所以堅強地讓媽媽知道,即使她不幸離世,自己也懂得照顧自己。

過去有病人不忍子女看見自己飽受癌魔折磨,萌生自殺念頭。想深一層,若患者選擇自尋短見以為可解決問題,其實難保他日子女模仿,用這個看似簡單直接的方法解困。作為父母,倒不如借這個面對難關的機會,用盡全力對抗癌魔,為子女建立模範;即使子女將來遇到任何困難,也能迎難而上,無論結果如何,也不會帶着遺憾活到終點。


Cindy EE 感想集: 打化療死得快D!堅定流?

經常有病人及其家人跟我表示,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者自然療法派的學說稱打化療“死得更快”,因為化療是毒藥,用化療藥就如打散了蟻窩,所有螞蟻四散,因而死得更快.究竟我們作為腫瘤科西醫,是真的為了哄病人做抗癌治療而隱瞞“打化療死得更快”的真相嗎?

首先,抗癌治療除了包括手術和電療之外,我們腫瘤科醫生最常用的不外乎是化療,標靶及免疫療法.雖然標靶及免疫療法大行其道,但化療仍然佔了病人抗癌治療的最大且最重要部份.的而且確化療是毒藥,透過處方正確的毒藥及劑量,就能針對不同腫瘤對症下藥,控制病情或減低復發的風險.簡單來說不論口服化療還是靜脈注射化療,都是希望以藥物滲透身體每一部份,透過干擾細胞分裂來終止新細胞的成長.由於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正常細胞生長得快,所以打化療後按比例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死的更多,因而達至抗癌效果.當然由於正常細胞也受到影響,就會有我們所謂化療後引起的副作用,一些比較活躍的正常細胞例如骨髓造血細胞,腸胃道細胞或毛嚢細胞等則首當其衝,所以最常見的化療副作用為抵抗力受影響,因為骨髓製造少了白血球影響抵抗力,少了血小板就會較易貧血流血.其他常見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容易痾嘔肚痛,容易出現甩頭髮的情況,甚至影響生殖細胞因而間接導致不育,或致使正常的癌細胞發生病變,將來有機會有化療引起的腫瘤問題.

哇!哇!哇!真係好多副作用!確實有很多人因而怕了打化療,而且醫生還說打化療不一定有用,甚至要先試了藥才能確定有用與否,所以在那麼多副作用及不能斷定有用的大前提底下,不少人都會尋求其他較少副作用而又有更有效的方案,這就是大家都嘗試運用自然療法的其中一個原因.自然療法大都標榜利用天然方法來治病,沒有任何副作用,該學派還透過不同案例來表示其治療成效非常顯著.對於急於尋求理想治療方案,有如熱鍋上螞蟻的病人及其家人來說,自然療法確實非常吸引,因而越來越多病人都選擇自然療法,放棄使用正規的抗癌治療方案.

作為一個臨床腫瘤科的專科醫生,我不是要對自己用毒去作出辯護,只是眼見越來越多人未讀通書,概念含糊,“知D唔知D”而誤會我們西醫我認為“好唔抵”,所以想輕輕的解釋一下大家經常對我們的謬誤,希望為大家進一步分析後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從治療成效的層面來說,西醫側重運用大型科學臨床研究數據的結論來得出治療方案,一般這臨床研究由第一,第二到第三階段需要數年甚或數十年,當中涉及的病人數量由幾百到幾千人,目的以高透明及公平方式從不同的治療方案作出比拼,最終得出準確的結論,知道何種藥何種劑量最適合治療何種疾病,所以我們西醫都能夠向病人講解用藥的治療成效.因為抗癌治療成效例如30%40%不等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高,很容易予人治療成效偏低的感覺.這些都是實情,我們只是“老實”地說出真相.

如果大家留心觀察自然療法派學說,當中所述的治療實證基本上只有個位數字至兩位數字的個案,得出他們所謂有成效的效果.由於他們只基於一小部份病人得出所謂理想效果,甚至乎那一小部份理想病人都不是以公平方式選擇出來去用藥,所以自然療法的數據標準跟我們西醫的距離可說是離天萬丈,根本不可用來直接比對.至於副作用方面,由於自然療法大部份都是從日常生活上對飲食作出調節,所以副作用當然相對有限.但是我們不能輕視不同派別的自然療法越來越進取,他們所謂的天然成份治療劑量已經遠遠超出我們正常身體需要攝取的份量,例如高劑量的維他命C,薑黃素,綠茶素等等,即使是天然食品,如果攝取量遠超於正常可以接受的水平,不但不能說成沒有副作用,甚至對身體有害.我曾遇過病人因為生活習慣大幅調整,導致電解質失衡,所以即使是自然療法都要小心選擇.

不少病人及其家人都問我能否以自然療法進行抗癌治療.如果單一採用自然療法而不去進行抗癌治療的話,我一般都是不建議的,因為現時還沒有有力的醫學數據顯示哪一類的自然療法有效抗癌,相反因為單獨採用自然療法而延遲正規癌症治療方法,有機會耽誤黃金治療的時機,所以我並不建議單獨採用自然療法.但是如果在抗癌治療期間同時採用自然療法,我一般不會直接反對,相反還希望病人提供他們自然療法的方案,於大家共同承擔風險的大前提下盡量分析存在的額外風險,同步進行治療,希望盡量減低治療風險及副作用的同時,讓病人有良好的感覺.

之所以“打化療死得快?”其實主要有幾個原因讓人有這種感覺.第一,因為“雙輸”.化療不一定有用,打化療期間病情或會惡化,症狀因此進一步惡化,病人還同時承受化療引起的副作用,這就是所謂的雙輸.如果腫瘤性質比較惡毒,又出現雙輸的情況,不難予病人打化療死得更快的感覺.第二,對病人“湊得未夠好”,我意思是對病人接受化療之後的照顧未盡完善.化療引起的副作用,絕大部份都可以透過用藥改善不適,可是不少病人對化療後出現的副作用“死忍難忍”,結果又痾又嘔又睡不好,精神不好即更為疲憊,以為自己時日無多.其實不少病人因為缺乏見醫生見醫護人員的機會,未能透過有效的溝通去用適切的藥物治療副作用.只要病人湊得好,知道病人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於適當時候用適當藥物來處理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同時緊密監測治療成效,在出現雙輸的情況及早轉換治療方案的話,其實打化療很少出現“死快D”的情況.

重中之中,良好的醫患關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大家共同努力,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癌症治療進化論

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因而六十歲要“擺大壽”.可是近幾年連電視節目都進化說“長命百二歲”,甚至WHO也修改中年人的定義為六十歲.短短十多二十年間由本來六十歲可以慶祝大壽downgrade成為一個中年人,繼續有排捱, 因為大部份人都活長命了,相對變得年輕了,這情況確實有點好笑.隨著時代變遷,嚴重的環境污染,更多的生活壓力,理論上人類應該變得短命,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抹殺醫學的進步直接促成人類生命的延長,當中癌症治療的進化速度, 每天都有新的數據去治療癌症.也使我們專科醫生對update自己感到吃力.

還記得我初入行的時候,很多前輩分享以前腫瘤科醫生的日子非常好過,除了能準時放工,還有下午茶時間.因為一方面病人數量不多,另一方面治療效果也不顯著,很多病人用過一兩線的治療後已經沒有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因而不少病人只需跟進一段短時間即close file.隨著醫學迅速發展,治療成效越來越顯著,也越來越多新的治療適合病人.由從前一兩線治療後沒有下一步適合的治療方案,到現在第五第六線甚至第七第八線病人還繼續接受治療.由從前平均每位病人跟進半年至九個月,到現在跟進三五七年乃是等閒事.癌症病發率每年迅速增長,病發率高致使病人量更多,加上治療成效的改善使我們醫生需要更長時間跟進每一位病人個案,所以我們的工作量在短期內以倍數上升.

面對大量工作醫護人員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最近讓我們沉重工作以外百上加斤,就是湧現了很多針對西方醫學其實在毒害病人的不同學說.病人透過不同渠道得知以西醫方法用藥後或使其死得更快,復發得更快,甚至說西醫只在維護自己利益而掩飾這些治療引起的問題.其實作為西醫我並非要辨護,我從不否認我在用毒去治病,只是我受過專業訓練,知道如何以適合的毒,以適合的份量來為不同病人處理病情.經過專業訓練,我們會坦白向病人及其家人分享並解釋所有醫學數據,包括治療成效及治療有機會引起的副作用.我絕對明白及可以理解,每一位患有癌症的病人及其家人,面對這不講道理的患疾,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希望用最短時間尋求最理想--"成效最高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案".即使我們西醫的建議方案通過第一第二第三階段的臨床研究實證,得出可以針對某一疾病的治療方式結論,但對病人及其家人而言,我們提供的數據未如心中理想,甚或有機會面對大大小小的副作用,絕對令人感到非常害怕.病人還可能聽過身邊人分享治療過程有多艱辛,又面對網上那充斥著針對西藥如何毒害人體的資訊,難怪使病人及其家人未開始治療已經感到無比害怕.當然有機會跟腫瘤科醫生問過清楚明白才開始治療的話,或會更令人放心. 相信大家都明白而且感受到病人數量其實很多,診所運作非常繁忙.尤其於公立醫院系統,莫說要醫生澄清有關治療上的謬誤,甚或連自己病情都未能向醫生詳細詢問掌握,醫患關係因而每況愈下,這或許是部份病人放棄選擇正規治療,改選如自然療法的原因.

大部分自然療法的學說都是建議調節生活習慣,改善飲食,以及攝取不同份量的天然食物來達致防癌抗癌的效果.在我看來這個做法的概念有如還原基本步, 將人類帶回從前的社會 ,壓力較少,模仿食物污染較少,抵抗力當然相對較好.但是,從前人類的壽命反而較短,所以我們不能夠抹殺現代西方醫學確確實實在延長人類壽命,我不否定改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學懂與壓力說BYE BYE的話,可能還原基本步使病發率降低.因此,我不反對我的病人在治療抗癌的同時,於安全情況之下同步進行不同類型的自然療法方案,但我並不建議在缺乏足夠數據的支持下,尤其於未有第三階段臨床醫學數據去證明某類型自然療法相比正規西方治療方法更有效的情況下,採用潮流興起的自然療法,取代正規西方治療方案,如此的話,某程度上等如扼殺了大家有目共睹,過去十多二十年醫學發展使人類壽命大幅增加的成果.

作為一個醫者,我的而且確為這件事感到心痛.以低質量的醫學數據,用斷章取義的方式,竟然可以包裝成比正規醫學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當中原因肯定是我們做得未夠好,因為在這身患重疾的時候,不論病人還是其家人,都希望找到成功率最高而副作用最低的治療方案,所以他們或未能接受我們的老實說話.我們必需加倍努力,希望假以時日,提供更理想的治療方案予病人,我甚至希望有天醫學可以進化成預防癌症的境界,那我們就不用再糾纏如何醫病.我非常期待這一天的來臨.






Cindy EE 感想集: “醫學院讀D乜?!”

每年DSE放榜,不少尖子透露想修讀醫科用以將來貢獻社會.讀醫科除了成續要好,醫科還是眾多學科之中需要修讀最長年期的一科.我讀醫的年代,其他學科只需3年完成,而我讀醫則需要5年時間.點解讀醫需要成績好又要修讀那麼多年?究竟要從醫學院中讀什麼?我以一句說話來總結修讀5年醫科的生涯,那就是學會FACT CHECK醫學資訊的技巧.

隨著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每日每分每秒都有新的醫學資訊,我們很清楚畢業那刻所謂最新的資料,5年10年後通通都會變成舊聞,報章上的消息有時比我們醫生所知的更靈通.因而有時病人問起報章資訊,我也要笑笑口回應:“我要番去睇睇先可以再答到你”.因為我不擔心” 𤓓”但最怕錯,遇到自己不熟識的狀況,寧可放低自己醫生的尊嚴,FACT CHECK一下後才去回答病人是否適合其認識的醫學新資訊.

除了醫學日新月異,互聯網上的資訊也越來越發達.互聯網世界中除了讓我們查找全面的,最新最前衛的醫學資訊資,其實也充斥著“混水摸魚”的假醫學資料.只要將某些似是疑非的假醫學資訊包裝成明日希望就不難賺大錢,於是最近也流行這個叫FACT CHECK的名詞.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基本上沒有能力對任何一項醫學資訊進行FACT CHECK.打比如,如果大家要FACT CHECK某種新的癌症治療,查找其是否有用的話,其實並不可能單靠幾篇理論性的報導而盡信,因為當中涉及對某種疾病的深入了解,包括那疾病的特性?預後?標準的治療?治療的成效?一般治療的副作用?等等,而新的藥物究竟屬概念階段?於實驗室細胞學階段?實驗室有老鼠試驗的階段?還是實驗室以外的臨床第一,第二還是第三階段研究?必需要先了解我所述這些層面,也需要一定的醫學知識來BACK UP,而我們醫學院對每一種疾病都會從生理學,解剖學,生化學,藥劑學等等不同範疇作多方面深入了解,所以對新醫學資訊的FACT CHECK技巧,一般至少需要5-6年的醫學訓練,而非5-6天的GOOGLE SEARCHING.所以奉勸大家,切勿胡亂於網絡上搜索前衛新穎的醫學資訊.

除了於醫學院學FACT CHECK,畢業後我們每年都累積經驗.每當有新藥物引入,我們首先以自己的醫學知識細心研究醫學數據,細心觀察每位病人用過藥物後的反應,然後作出劑量上的調整,最後再總結我們的臨床經驗與醫學文獻記載有否出入.透過日積月累的臨床經驗,可以讓病人用新藥的過程更順利.總括而言,就是想跟大學分享,經歷長年的醫學院生活並不是要我們醫生完全學曉所有藥物,如果我跟大家說,我現在用的藥都是從前修讀醫科參考書上認識的藥物,而非走在最前掌握最新最有效的醫學資訊的話恐怕會嚇怕大家.所以我們花了5-6年時間讀醫,就是要我們在短時間內分析報導的對與錯,同時訓練我們隨時UPDATE自己,用最短時間獲得最新最適合而風險又最低的治療方案予病人醫病.

對於每項新醫學資訊的真與假,要經歷多重超級複雜的思想工作,因此並非大家所想那麼簡單隨便FACT CHECK就能得到.也希望大家不要隨便胡亂於網絡上確認某某新的醫學資訊,甚至未經FACT CHECK之下盡信,如此只會百害而無一利.我時常鼓勵病人及其家人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避免受錯的醫學資訊誤導.







Cindy EE 感想集: 醫病 vs 醫人

驟眼睇醫病和醫人都一樣,但實情分別很大.隨著科技發達,醫學日新月異,我們每分每秒都有新的醫學資訊.坦白說,即使醫生多用功多用心,每分每秒都update自己,還是需要電腦幫助,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病人找到最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心水清的你不難發現,只要對電腦輸入了充足的病人資料,電腦能夠因應其病歷透過網絡資訊自行搜尋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因此,醫學界近年來有激烈討論,究竟AI人工智能何時能夠取代我們醫生的位置.某些不牽涉為病人檢查的科目,例如放射科,病理科等首當其衝,因為不少比拼顯示AI比我們人類更為準確.我認為單純於醫“病”的層面上AI可能比人類優勝,因為電腦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尋到所謂最正確,最黃金標準,最up-to-date的治療方案.

可是這些方案都是最適合病人的嗎?這就正正是醫“病”還是醫“人”的分別.除了最適確的治療方案,還需考慮病人的體質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負擔能力等等,從中進一步為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相比起AI做出快狠準的治療意思,一個更適合醫“人”的方案往往更被病人及其家人所接受,也更持之以恆地讓病人接受治療,這樣一般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部份情況下醫病和醫人分別不大,但如以下幾個情況兩者間的分別則高見立下:

1. 年長病人

2. 同時有多種長期病患的病人

3. 有情緒問題或有心理陰影的病人

4. 沒有支援的獨居病人

5. 有經濟問題的病人

簡單來說,每個治療方案除了要考慮治療成效以外,我們還要考慮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病人年紀及病歷能否承受藥物的副作用,也包括對病人經濟上的副作用.即使身體及經濟上能夠承受,也有不少病人因為身邊人患病時副作用纏身的經歷而構成心理陰影,自身情緒問題也往往大幅減低承受副件用的程度.再者,身邊缺乏家人朋友支援而又獨居的病人情況則更為不妙.在這些情況下,強行進行所謂世俗最快狠準的治療方案,往往未能達到最佳成效,甚至可能造成悲劇收場.

治療腫瘤比治療其他疾病更複雜,這是一個漫長戰爭,也是一家人共同努力面對的戰爭,身體的狀態,心理的變化,經濟的狀況等隨著漫長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改變,這些都是冷漠的AI不能計算出來的.所以我肯定AI不能夠取代腫瘤科醫生的地位,因為我們都是醫“人”,不單是醫“病”的.



Cindy EE 感想集: 緣份

最近見到助手寫了很多篇文章,我也不禁想有一段很長時間沒有寫文章了.最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忙,尤其是從農曆新年開始,每天早上下午在不同地方診症後,晚上才開始巡房到深夜,然後再要做電療設計,其實由早到晚,朝九晚十一已經是常事,連星期六日都堆滿工作,不但食無定時,睡眠時間也嚴重不足,又怎可能有心機寫文章?

面對這種連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忙碌程度,對於我來說既開心又擔心.開心的是,作為一個私家醫生有這麼多病人確實令人羨慕,病人的信任也反映了對我能力上的認定.一直以來我也用心做好自己的崗位,向著自己認為最理想照顧病人的方式進發.短時間內得到病人及其家人的認同,還幫我大肆宣揚使我擁有更多病人,這情況實在令我又驚又喜,甚至沾沾自喜.但同時我又擔心,擔心自己走歪路,擔心自己為了得到更多病人而減少每位病人得到照顧的時間,最終影響了照顧每位病人的質素.

畢竟在我們醫生這個界別,越來越多症可以讓同行刮目相看,但始終認為人在這些關口容易把持不住,被貪念及慾望俘虜而改變初衷.另一方面亦擔心自己體力不足,精神不足,而作出一個不是最理想的醫學決定而影響病人的治療方案.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2020下半年我要學會收放自如,學會保持自己於最佳狀態做出最適合的醫學決定予我所有照顧的病人.

以上說的很長遠,跟我題目“緣份”又有何意義呢?如果大家有看過“Ca菜鳥之日常”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講述緣份.這篇文章令我反思了緣份二字在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深層意義.其實病人與醫生之間要建立長遠而信賴的關係絕非偶然,是涉及多個因素的事.首是對於腫瘤病人而言,一旦確診了腫瘤這頑疾其實已經非常驚慌,有如盲頭烏蠅,短時間內要接收大量資訊,身邊的家人朋友醫生轉介不同類型的腫瘤科醫生予病人.要於一整個LIST的腫瘤科醫生之中揀選自己最適合的絕對不是輕易的事,很多病人都會選擇看好幾個腫瘤科醫生再作打算.如何落實自己最終選擇的醫生,其實視乎應診數次之後,覺得對方提及的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之餘還有那份相處的感覺.另外亦視乎除了自己外,家人對該醫生的評價如何,那醫生的收費,診所的地點,掛單醫院的地點等等,有時候還要視乎保險公司可提供的選擇之餘又是否你心水的腫瘤科醫生.當然,如果是公立醫院的話這就談不上了.

以上種種就是病人與醫生之間緣份的深層意義,千絲萬縷,絕非單一FACTOR可以主宰最後定案.正所謂“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一旦選定了主診的腫瘤科醫生,絕大部份病人都會對主診100%信任,而作為腫瘤科醫生的我也會對病人強調說, “我只會照顧信任我的病人”.所以醫患關係從來都是雙向的.

緣份這深層意思對於我調整收放自如起了甚麼作用呢?如之前所說現在要照顧的病人已有一定數量,當中還要花大量時間於交通上走訪不同醫院,照顧同樣數量的病人卻要多花每天三四小時於交通上,如是者出現每晚零晨一二時才回家的情況.所以我必需調整每天到訪醫院的數量,增加我的工作效率之餘,也增取更多休息時間以保持自己的身體狀態並作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日後我照顧的**住院**病人只會局限於荃灣港安醫院及香港司徒拔道港安醫院 (門診病人之安排會不變),如果**住院**病人需要的照顧屬這兩間醫院以外,我會明白我們之間未有最適切的緣份.其他腫瘤科醫生也適合照顧不同類型病人的需要,我會按病人及其家人的需要去建議適合照顧他們的醫生,那長遠而言對大家也算好事.

縱使所謂“有緣無份”,未能持久作為主診,但也不代表他們不能找我去傾談治療方案.畢境緣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事,只要能保持我身體的狀態,其實我隨時可為大家提供源源不絕的醫學資訊,知識及專業意見,於不同時候支援大家.我相信這些都是各位樂於見到的.我會繼續努力,保持初心!


Cindy EE 感想集: 不是每個人適合免疫細胞療法!

如果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我不會反對使用免疫細胞療法:

1. 已經將所有有機會有用的正規治療方案用盡

2. 身體狀況仍然理想,起碼能承受一定的治療副作用

3. 完全明白這個治療仍然是試驗階段(等同貼錢做白老鼠)

4. 身體狀況在治療期間惡化有機會是病情自身惡化+/-冶療副作用 (雖然絕大部份的情況副作用就是輕微的, 但嚴重併發症出現的話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死亡率亦都非常高)

5·香港沒有這類型的治療, 到其他地方接受這些治療一方面要面對COVID 19的風險, 另一方面要面對準備治療及治療期間自身病程的不穩定性以及有機會出現的治療併發症, 有機會長期在外地住院接受治療

6. 除了預算治療的高昂費用,仍要預算自身病情惡化及治療副作用的額外開支 (這些即使是高端保險也不會包含的)

7.亦要預算有機會在外地長期逗留的照顧問題

8. 亦要有最壞打算的準備(如果病情嚴重又不想留在外地,可能需要醫療專機及SOS協助, 如果在外地過身, 遺體運送的問題等等)



Cindy EE 感想集: 鬥嘴的福氣

病人的家屬最近跟我訴苦,說病人時常跟她頂嘴,勞煩我勸勸病人不要這麽易動氣,怕他傷身影響治療過程。

另一邊廂,病人又向我公開「內情」,說自患上癌症以來,每天被家人督促,只能夠進食一些外觀平凡又淡而無味的營養食物。病人說在剛得知患上癌症的時候,心情低落,「食龍肉都無味」;隨着病情改善,如今精神抖擻,但既要戒口不可以吃從前喜愛的美食,又日復一日地進食心中生厭的食物,久而久之,心中的鬱悶便一發不可收拾。

病人雖明白家人乃愛之心切,但因為家人諸多管束,便漸漸產生反感,在家中時常頂嘴,令家人非常煩惱,擔心病人因沒有調理好身體而令病情惡化。

有次跟家人會面時,看見他們愁眉深鎖,似乎仍在為病人的「抗命」而煩惱;於是我跟他們笑說:「還記得他剛患上癌症的時候身體虛弱,連基本的交談也沒精神應付嗎?如今能夠跟你們鬥嘴,恢復『戰鬥力』,或多或少也是病情受控的好徵兆啊!」

有力鬥嘴 病情受控徵兆:

一般而言,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由於身體受到不同徵狀影響,再加上治療初期的副作用,通常在療程開展首一兩個月都會顯得沒精打采,就連跟家人吵鬧都有心無力。但是,隨着治療愈見成效,病人會慢慢走出腫瘤的陰霾,除了身體上癌症的徵狀得以紓緩,病人的精神面貌和食慾亦會慢慢改善。

的確,偶有一些病人是因為腦部受腫瘤影響,才會引致情緒突變;但依我所見,絕大部分病人恢復「戰鬥力」,實則都並非患上腦轉移,只是身體機能慢慢改善,才有精神跟家人朋友鬥嘴。

相反,對於一些正在接受治療,但精神了無起色的病人,我更擔心抗癌藥未能有效控制他們的病情,且有可能造成「雙失」局面,即一方面病情、徵狀繼續惡化,另一方面又因為身體狀况不理想,抵受不了藥物副作用而受到雙重打擊。

改善病情 或可吃喜愛食物:

病人能夠恢復戰鬥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醫生間中也要充當「和事老」,除了安撫家人以外,同時亦要了解和嘗試化解病人與家人之間的意見分歧。畢竟,醫生不論在病人或家人心中都存在一定權威性,作為第三方的建議亦較容易讓雙方信服。例如,醫生可以跟家人解釋戒口與嚴謹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引起反效果,若容許病人吃一些他們平常愛吃的食物,日子好過一點,心情也好一點,這樣也許對病情更有幫助!

當然,醫生也可以讓病人明白,雖然家人的愛有時候會為他們帶來壓力,甚至讓病人又愛又恨,但擁有這些愛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福氣,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擁有這些被愛的機會,身在福中的病人更加要珍惜。




別讓病人帶着遺憾離去:

曾經遇過一位太太,丈夫患上肝癌,他們一家人用十年時間在國內與其他家人打爭産官司,最終勝訴,沉冤得雪。可惜,丈夫的肝癌已到末期,因為肝衰竭而陷入昏迷,未能回國簽署文件,恐「死而有憾」。

她苦苦哀求醫生證明丈夫有能力在律師見證下簽署法律文件,好讓他們一家人取回公道,但醫生又怎能因為惻隱之心而違反醫療守則呢?

其實,臨終前未能按照自己意願簽署有效法律文件,帶着遺憾而離去的病人又豈止他一人呢!現今醫學發達,令很多人誤以為不論病情多壞,總有轉機,加上中國人忌諱討論死亡,有時會造成「死到臨頭」而不自知的局面!

要令末期病人在整個治療當中保持合理期望,真是談何容易!既要令病人及家人知道病情的進度而有所準備,又要讓病人對治療抱有希望——這正是每位腫瘤科醫生每天要面對的難題!而解決方法,就是醫生在不同階段,因應病人對病情的理解和心理狀況,按部就班地調整病人及家人的期望,盡量減低他們心靈所受的打擊。


確診患癌就好像自己的「expiry date」推前了,每天都面對生命倒數的威脅,但相比起意外即時奪去生命,總算有時間為自己、為家人安頓好。其實,我們每天何嘗不是面對着種種未知之數?從來都無人可以確切掌握自己的命運。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我們每一天都是賺回來的。共勉之!






離別的方式

面對家人即將離世,萬般不捨乃人之常情。有人不忍病人受病魔折騰,寄望病人能及早解脫;亦有人難解內心不捨,希望爭取每分每秒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縱然過去曾同度多少個秋冬,但是臨別依依,總希望陪伴家人一起走生命的最後一程。


離世時間難測 放下道別執著

不少家人唯恐錯過最後的送別,於是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守候在病人左右。但是,日復一日,任憑家人的意志有多堅定,始終亦難敵筋疲力竭的身軀。有家人因為不肯定自己能夠苦撐多久,於是問醫生能否持續監察病人的脈搏血壓及血含氧量,以預計病人離開的時間,好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聯絡所有親朋好友向病人最後道別。


事實上,世上暫時還未有一些科學的方法,能夠百分百準確預測病人離世的時間,即使緊密監察病人的血壓脈搏,亦只能大概有個預算,皆因病人離別的一刻,往往來得很突然。傳統電視情節中,當病人離開人世時,鏡頭往往會顯示心電圖由高低躍動變成一條無限伸延的直線,醫生便就此對家屬朋友宣告病者死亡。但現實的情况是,當病人即將離世,心跳和呼吸都會變得愈來愈慢和弱,此時毋須醫生告知,旁人亦能夠感受病者即將離他們而去。


勿分神監測數據 盡訴心中情

當病人進入彌留狀態,家人不妨以輪更形式照顧病人,以保持體力,而家人亦可隨病人的精神健康狀態有否惡化而聯絡其他親友。曾見過家人因緊張病者離去而時常留意着監測屏幕,反倒不能專心陪伴病人。

雖然病人驟眼看來已經昏睡,但實則大部分情况下仍有接收能力,不時見到有些病人雖閉着眼,但聽見家人的聲音後仍潸然淚下。所以,家人應避免分神於電子屏幕的數據,而應抓緊最後機會,花時間多跟病人盡訴心中情。

從醫多年,見證多次生離死別,亦體會每個病人都有他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有病人不忍見到家人灑淚,寧願不作最後道別;亦有病人憑意志一直堅持,直至親朋好友到來才撒手塵寰。


或不忍家人灑淚 勿因錯過抱憾

曾經有丈夫擔心錯過跟妻子道別的機會,每分每秒留守妻子身旁,惟妻子偏偏在丈夫去洗手間的時候離世,令丈夫遺憾不已。然而經驗告訴我,妻子可能是不忍丈夫親眼看見自己離去,才決定悄然離開;另一邊廂,亦有病人已經彌留多日,徘徊於生死邊緣,卻剛好等到遠方家人趕回來見最後一面才離開塵世。

對於未能陪伴病人走最後一段路及道別的家人,於我看來,或許都是病人不忍道別所致。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未能道別而耿耿於懷,甚至抱憾終生。不要辜負病人的心意,往生者亦希望在世的親朋好友能繼續好好生活,活好每一天。




我已經立左平安紙喇!你地呢?

香港人,一向都很忌諱提及人怎樣準備死亡.所以很多時候即使病情已到晚期,大家都會避免怎樣去討論去安排身後事,也很少提及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遇過不少病人迴避這個問題,到最後因未能趕及立平安紙而覺得遺憾,又或者因為病情意外地迅速惡化而未能及時準備.這些情況家人一方面需承受失去至親的打擊,一方面又要很棘手地處理財務問題.不少病人家屬回來找我聊天時都跟我訴說所面對的困難,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免重蹈前人的覆徹.

首先如果是夫妻關係的話,即使沒有平安紙其實已經在技術上沒有困難,因為法例賦予配偶可以擁有全部遺產的繼承權.問題在於如果即使有沒有準備平安紙,你可能不會知道離世的配偶有多少銀行戶口,有多少投資,有多少保險箱,結果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所有有關資金提取出來.因此,定時更新詳細的資產配置其實非常重要,至少在不用處理身後事,或者在心情尚未回復的同時,還要因為不清晰的資產配置導致壓力大增.

第二個情況更為複雜.假設過身的人是一位有很多兒女的老人家,那老人家生前有一所物業,縱使十多個兒女已達成共識地讓其中一位兒女去繼承,問題在如果老人家沒有立平安紙,那過身後怎樣才能把這單位轉移到大家本來已有共識的那一位家庭成員呢?原來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因為沒有立下平安紙,首先你要有出世紙,證明過世者是你的爸爸或媽媽,還需要有老人家及其配偶的結婚證明,才能去證明過世者與你是父母和子女關係.另外,如果是十兄弟姊妹的話,則需要十兄弟姊妹都到律師樓宣誓去不反對由某位家庭成員繼承物業.如此這般,有可能因為找不到出世紙,找不到結婚證書,又或者短期內不能齊集所有家人到律師樓作宣誓,最後那所物業被凍結.其實要處理身後事已經夠煩了,還要處理身後事以外其他的財務問題更為令人煩惱,因為很多事情都牽涉法律程序,所有涉及法律的都是“死咕咕”的,只不過先立下一張平安紙,一切便變得簡單得多了,可省略大量不必要的法律程序.正所謂世事無常,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離開人世,經常跟病人說有腫瘤就像自己的過期日子被人提早了,自覺有很多生命威脅,但其實不論生病與否,所謂的生命威脅我們每天都存在.與其自覺生命倒數,不如大家都認為多賺了每一天.萬一被急召上天堂,我絕對會遺憾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財政狀況,會遺憾自己留下來的資產未能夠轉移到我的家人並讓其生活有所保障,所以我已經立了平安紙了!我亦鼓勵大家有病與否都應該立下平安紙,萬一突發狀況出現,家人都無需承受雙重打擊:又要處理身後事,又要處理財務事.

P.S.如果病情已到晚期,身處醫院才想立平安紙的話,在技術上其實很難處理.因為,病人如不能離開醫院親身到律師樓,則需要律師到醫院為病人立平安紙,而律師又需要醫生去證明立平安紙當日病人意識清晰及有足夠能力去為自己立平安紙.對於住在公立醫院的病人來說,一方面要協調律師時間,又要協調探病時間,還要配合公立醫院的醫生並咨詢當日是否適宜立平安紙,在這麼多事情的影響下,很多時候大部份病人都未能因此定立平安紙.所以奉勸各位不論何時,不論有病與否,儘早立下平安紙,那就萬無一失.




我最喜愛的電影: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我很欣賞這部電影,因為它把一些很難令人明白,很難掌握的有關人的情緒及元素,透過五位主角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怒ANGER,阿驚FEAR,阿憎DISGUST, 很簡單地描述出來,尤其是對於抑鬱病的演繹特別細膩.面對不開心的情況,正常應該以情緒角色阿愁出動去面對困境,因為有阿愁才能讓身邊人知道你的不開心,主動去伸出緩手,才能把愁緒變為歡樂.但當人有情緒病的時候,一般都不懂得去以一個正確的情緒去面對應有的狀況.打比如:面對不開心的時候,抑壓著自己的阿愁,勉強找阿樂出來去解決情況,也就是表面裝出快樂,但內心其實憂愁,如此就沒有人知道你的不開心,也未能主動提出幫助,最後變成為一個病.

我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透過電影能很簡單地教導我兩個女兒,如何運用正確的情緒去應對每一個不同的情況,每一個生活的處境.透過電影中幾位情緒主角,我可以很容易地使兩個女兒明白並掌握到自己正經歷一種情緒元素.而當她們能夠簡單地意識到自己正經歷那一種元素時,更比較容易去轉化自己的情緒,因此相對地情緒也比較穩定.

很多病人不察覺自己的情緒問題,驚恐而不自知,焦慮而不自知,甚至身邊家人因為不了解這些情緒問題而只覺得病人很麻煩.其實只要我們能掌握情緒的元素,正視自己情緒的需要,就可以為自己找出適當的方法去解決自身情緒問題,不會積壓成抑鬱病,也可以洞悉受情緒所困而在不能自救時向人求助.所以我一直向朋友推薦這部電影,希望大家能掌握情緒,從而改善病人抗癌路上的抗壓能力.如果大家有時間又未曾看過這部電影,一方面可以讓你輕鬆一下,另一方面幫助你去了解情緒這一回事.






我的專科醫生之路

很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專科醫生之路.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走專科醫生這條路並不平坦.首先,小學升中學被派到第21志願,一間位於屋村內排名比較差的中學.學校內大部份的學生基本是考不上大學的,更何況是香港大學醫學院,所以某程度上由派入這所學校當刻開始,已注定我跟醫生這個職業沒緣份.諷刺地由我小時候開始我爸爸經常生病,經常出入醫院,每次到醫院,到急症室或在病房看醫生時都會留意到醫護人員照顧病人的方式.很不幸地常遇上一些冷漠的醫護人員,才激勵我MISSION IMPOSSIBLE,試一試有沒有機會做個醫生,於是很努力去讀書.同一時間因為入讀非主流中學的關係,人生待遇當然有不同,連找份暑期工也有受盡白眼的時候.可以說這段人生經歷讓我提早知道到何謂人生百態,也因此更讓我想變得強大,才可以保護家人,而即使自己變強大了,也不會漠視他人的感受.

幸運的,努力讀書換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竟然讓我考進香港大學醫學院,也很幸運地在醫學院內認識很多很好的朋友,在他/她們幫助我,教導我,及自我努力之下順利完成醫學院的課程.畢業後也幸運地進入臨床腫瘤科,開始這科的工作及訓練.考獲專科試的過程並不順利,要上班,要當值,要讀書甚至兼顧家庭發展,又因為覺得家庭發展比事業發展更為重要,所以當時結婚,生小朋友都是同步進行的.兩次考專科試的失敗讓我受到很大的打擊,與此同時由於每天很投入地照顧病人,面對病人的生離死別讓我反思自己是否醫術不精,是否因為工作錯漏而未能使病人的情況轉好,於是質疑自己,有很重的無力感,被自己情緒所影響一點也不少.好幾次情緒上的BURN OUT使自己大病幾場,甚或心律不正,因而曾經萌生過放棄的念頭,考慮轉做一個普通科醫生.為了讓師父有合理的交代,決定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考第三次專科試,就算考不上也算好的交代了.放低了所謂的心理包袱,以放鬆的心情去應考自覺是最後一次的專科試又竟然順利過關,就這樣唯有當個腫瘤科醫生了.

回望過去,我感恩人生路上有這些失敗的安排,造就今時今日有非一般耐性的我.我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善於掌握同理心,多謝昨日的失敗使我在人生較早的階段經已認定自己真正的需要.某程度上跟李燦榮所講的“人的身心靈需要”不謀而合,所以看到這段VIDEO內心不禁激動起來,竟然跟自己所思所想如此一致.在此希望跟大家分享這段值得去看的VIDEO.







地球很危險?勿被飲食謬誤所困

跟病⼈傾談時,發現他們飽受飲食上謬誤所困擾。不少病⼈對坊間流傳各種癌症飲食的說法深信不疑,有⼈指雞、豬、⽜,甚⾄是⿂類都不宜進食,亦有⼈指⽩飯、⽜奶與豆漿也會激發癌細胞⽣⻑,當中真假,教⼈難以分辨,到頭來害得患者對各種食物避之則吉,⼀數之下,可供選擇的食物寥寥無幾。曾有病⼈告知,有⼈警告千萬別進食奇異果,否則⼀定復發。碰巧這病⼈剛吃過奇異果,嚇得立刻想去廁所扣喉。當時跟病⼈笑說,假如樣樣食物都不能進食,癌症患者還有什麽選擇?對患者⽽⾔,地球豈非很危險?

飲食非致癌唯⼀成因

患者除了配合醫⽣指⽰、努⼒完成治療,改善⽣活習慣也是戰勝癌魔的關鍵,⽽飲食往往是他們最緊張的⼀環。雖然患者的確需要注意飲食,但卻不等於他們要刻意進食極清淡的食物,皆因患者需要均衡飲食以獲取⾜夠營養,才有能量打仗。最重要是多進食不同顏⾊的蔬菜,減少紅⾁,但亦要進食適量⾁類,奉⾏少脂肪及低糖的飲食習慣。當然,還需配合適量運動,否則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對病情的控制亦非好事。

究竟飲食對癌症的影響⼒有多⼤?的確,近年癌症個案不斷上升及年輕化,令⼈聯想到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我不否認這些外在環境因素,會對健康帶來影響;但我亦常跟病⼈說,除非⾝處世外桃源,⽔源完全沒有污染,可以⾃給⾃⾜耕作,否則沒可能排除有問題的食物,例如含有激素的雞⾁或沾上農藥的蔬菜等。

話說回來,環境與飲食因素⼜是否構成惡性腫瘤出現的主因呢?不少⼈奉⾏健康⽣活,每天有充⾜運動,注重飲食,作息定時,沒有過多壓⼒,但依然患上癌症。或許有患者會不⽢⼼,為何⽣活如此檢點卻仍然「中招」?事實上,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導致,例如是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所以,即使⽇常⽣活費盡⼼思,也不等於可杜絕罹患癌症、腫瘤惡化或復發。

現實中總會發現有⼈⼜煙⼜酒,但卻從來沒有患上癌症。別誤會我為⼀級致癌物平反,只想指出即使這些⼈接觸⼀級致癌物後沒有患癌,也不等於其他⼈接觸後不會患癌;同樣,即使所有⼈都有進食⼀級致癌物,也不代表他們全都會患癌。更何况現時⼤部分食物,都未有⾜夠數據歸類為⼀級致癌物,因此尋常食物如奇異果,⼜怎會⼀吃便導致癌症復發?

情緒殺傷⼒ 比腫瘤可怕

情緒殺⼈,比腫瘤殺⼈更快。若因旁⼈幾句說話便過度控制飲食,令⾝⼼承受壓⼒,繼⽽影響治療效果,那就是敗於謠⾔之中了。倘能保持平常⼼,避免因控制飲食⽽帶來壓⼒;比起每⽇都為吃喝⽽活在惶恐中,⼼情舒坦可更有效減少復發或惡化的風險。

想深⼀層,其實地球絕非想像中危險,反倒是周遭的流⾔和迷思更讓這地球顯得危機重重。患者需要認清事實,才能夠避免誤墮陷阱,在治療和康復進程辨別正確⽅向。






幫倒忙


朋友的爸爸居於國內,不幸患上前列腺癌,因擴散到骨,現正使用荷爾蒙抗癌藥和補骨針(預防骨轉移併發症所用的藥物)。最近,他的骨痛惡化了,決定專程來港打一種尚未在國內供應的新型補骨針,希望能夠消除纏人的痛症。但是,替他處方他想要的補骨針,真能解決問題嗎?

首先,原本的補骨針他已用了兩年多,對上一針在六天前。短時間內使用更強的補骨針,可能導致低血鈣症,更不可忽視因長期使用補骨針而患上下顎骨潰爛的風險。

此外,病人已用了現在的荷爾蒙治療有一年之多,最近癌指數PSA亦有上升趨勢。由此推測,骨痛惡化極大可能是源於癌症惡化。假如按他的意願為他處方新型補骨針,恐怕只會幫倒忙!我拒絕了他的請求後,他一臉無奈。難耐的背痛令他天天失眠,情緒崩潰,甚至覺得快要來到生命的盡頭。

其實,只要為他轉換止痛藥並調較劑量,便可有效令他「有覺好瞓」,解決燃眉之急。同時,要對症下藥,為他安排全身掃描評估病情,因應病情需要而建議不同的治療策略。這才是真正的「幫到忙」!






COVID19 x 腫瘤病人注意事項

現在大家都人心惶惶, 這個病高度傳染之餘又有永無止境之感,負責決策的高層智慧不足之餘又帶有政治考慮,而且抗疫資源缺乏,加上互聯網資訊泛濫,對所有人嘅精神都引起極大困擾,分分鐘嚇死多過病死! STOP ! 大家真係要停一停! 唔好比驚恐失控! 驚多啲唔會免疫力好D! 理智D! 千其唔好自己嚇死自己! 所以這一個月會暫停有關腫瘤資訊的分享,改為分享有關疫情的資料 (尤其是適合腫瘤病人使用的資料),希望一齊可以捱過這個難關!

大家之所以非常驚係因為好容易受感染,而且受感染後無藥醫, 死得好快死得好慘! 仲衰過生腫瘤! 但實情又係我地想像中既咁恐怖? 由於未能確定官方所呈報的病發個案是否完全準確 , 而且亦有資料顯示有些受感染的病人是沒有病徵的, 感染肺炎後的死亡率其實有機會比實情低,所以大家切勿過度恐慌, 有足夠嘅抵抗力, 其實很大機會係可以自救的。大家千萬不要灰心!

有微生物學醫生指出,從現有初步嘅肺炎數據所觀察得到,比較年長的男士以及長期病患者,比較容易感染武漢肺炎後有嚴重的併發症。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要非常非常小心。 由於要繼續定時定候到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以免延誤病程,而診所或者醫院本身亦是高危的地方,所以比起其他人要有更充足的準備!

在家中的安排:

• 請儘量留在家中養病, 即使有沒有口罩也盡量不外出。

• 注意家居衛生!

- 洗手不可缺! (用梘液徹底洗手最少二十秒,能有效防止感染及傳播傳染病。)

- 回家即清潔 (出外回家後要立即洗手及洗臉。將衣服清洗或掛在通風的地方最少一天。將鞋清潔好,放到通風的地方並洗手。)

- 經常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使用風扇或抽氣扇,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 家具應定期抹拭,尤其是經常接觸的地方、傢俬物品、玩具、 用具、廁所、浴室及地板須至少 每天用 1 比 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待乾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 廁所地下去水渠,定期倒啲水落去,保持U型渠位儲水。

- 如厠後應蓋上厠板才沖厠!

• 多喝水, 最好的話可以每天喝~兩公升水 (不適合多喝水的病人除外, 例如鹽份低或者有水腫的病人) 。充足嘅水分可以有效改善便秘嘅狀況, 這亦是非常多腫瘤病人受困擾的問題! 我留意到很多人根本未能留意自己的飲水習慣其實是很差, 以為自己飲好多水其實只係飲咗好少水。

• 每天在家中30分鐘適量的運動 , 拉筋鬆弛筋骨, 這些都有助改善睡眠質素!

• 均衡飲食! 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飲食,以穀物類為主,並多吃蔬菜及水果,進食適量的肉、魚、蛋和奶類及其代替品,減少鹽、油、糖分;並以去肥剩瘦,多採用低油量的烹調方法如蒸、燉、炆、烚、白灼, 減少煎炸。(如果因為疫情持續買蔬果越嚟越難, 建議用健康的烹調方法, 不用太計較肉類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畢竟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 不需要過度進補! 暫時未有數據顯示任何類型的保健產品能夠預防腫瘤惡化或者預防疫症! 大家可以慳返啲錢嚟買口罩或者新鮮嘅食材!

• 盡量減少過度用神! 留意到好多人用好多精神同時間睇新聞以及互聯網上無窮無盡嘅資訊, 大量負面嘅資訊產生大量嘅負能量, 影響睡眠質素, 間接影響抵抗力, 與其日日夜夜上網睇大量唔知真定假嘅資訊, 不如在家中多做運動!

• 注意保暖! 現在病倒了去睇醫生又驚唔去睇醫生又驚! 就算簡單嘅傷風感冒都嚇餐飽!

# 出門之後, 回家之前:

搭𨋢,搭車和廁所都是高危的地方!

除咗正確戴口罩同時刻潔手之外, 盡可能都要戴眼鏡保護眼睛, 而且要留意自己的小動作, 以免雙手掂過受污染的口罩後接觸雙眼!

避免在街上使用電話, 減少電話受污染的風險!

盡量在街上減少脫下口罩飲水或進食。希望盡量減少接觸到病毒的機會!

如厠後應蓋上厠板才沖厠!

回家即清潔 (出外回家後要立即洗手及洗臉。清潔手機及清洗眼鏡。將衣服清洗或掛在通風的地方最少一天。將鞋清潔好,放到通風的地方並洗手。)

# 私家診所一般之安排:

大部分嘅私家診所已經停止接收新的國內病人預約, 而且會為病人及同行嘅家人分流, 將發燒或者比較高風險的人士分隔到另一個等候區, 以減低互相傳染的風險。但並不是每個診所都有這個空間可以使用! 而且我們還未完全掌握這個疫情的數據, 尤其是有關隱形帶菌者的情況, 基本上診所仍是一個高危的地方!

如果是腫瘤康復病人, 而身體沒有其他特別令人關注的狀況, 請把例行的覆診押後一至兩個月!

如果是病情穩定的病人, 尤其是口服化療或標靶的病人, 可以同主診醫生商量是否可以添置多一些的藥物, 在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在這個非常時期到診所覆診。

這些措施亦可以減少私家診所的病人人流, 萬一公立醫院的病人未能準時到公立醫院覆診的話, 亦可有私家醫生在這個時候幫忙分擔公立醫院醫生的負荷!

# 私家醫院一般之安排: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有份靚保險或者負擔不是問題, 有事就可以去私家醫院求助! 錯!錯!錯!

現在多家私家醫院拒絕接收所有有發燒或者有外有紀錄的病人, 即使有私家醫生認頭, 也沒有可能辦理入院手續! (一方面私家醫院的隔離措施未秦完善, 另一方面私家醫院亦未能承擔因為爆發而導致的經濟損失!) 所以即使是肺炎以外其他的炎症, 也很大可能不可以在私家醫院處理! 唯有要到公立醫院處理, 導致公立醫院嚴重超出負荷之餘又增加住院病人的心理負擔, 擔心住完之後反而受到感染! 所以現在要好好保重身體! 因為基本上如果你發燒的話, 即使是普通的傷風感冒, 或是尿道炎,腸胃炎,就現在的時勢, 基本上冇私家醫院夠膽睇你! 雖然私家診所的規矩比較寬鬆, 如果你14日內有外遊紀錄的話, 連私家診所都唔夠膽睇你!! 請盡量同你嘅私家醫生協調, 如何在重重難關下, 找出風險最低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例如: 經過同醫生對話後, 在可以接受的風險底下, 健康的家人代病人到診所提取適合的藥物, 在家中接受治療及隔離, 以及與醫生緊密聯絡, 如果情況真的需要, 再因應當時每間醫院的個別安排作建議, 這個也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的做法!)

另外, 如非必要, 我建議大家取消一般的身體檢查 (檢查用作監測治療腫瘤進度除外), 避免在這個非常時期到比較高風險的地方!

雖然疫情來勢洶洶, 而且社會氣氛極度惡劣! 但並不等於我們要坐以待斃! 只要仲有一口氣!只要大家齊心合力, 我哋已經係對得住自己對得住家人! Try our best, let god do the rest!


*【心靈都要防疫】做好與長期作戰準備!*

農曆新年距今已差不多一個月,記得2月初的時候,曾透過本專頁告知大家暫停撰寫有關癌症的文章,並集中時間和精力,預備有關今次疫情的文章,與大家共同抗疫。不過,寫畢兩篇有關癌症病人於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之後,卻發現網絡上也有不少適合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於是便暫且將筆放下,尤其這個月的工作特別繁重,除了日常診症的工作之外,還要為身邊的家人、朋友,更包括為醫護界的同事四處搜羅抗疫物資。此外,不少病人因為擔心於疫情期間出入公立或私家醫院會增加感染風險,紛紛在WhatsApp群組留下各類型的諮詢,訊息數量大增。與此同時,就連家人和部分病人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疫情所帶來的負面訊息,甚至引發驚恐症或焦慮症,需要我為他們紓解情緒。

坦白說,即使作為一個醫生,亦需要調整自己在工作、心靈上的心態,以應對疫情期間帶來的轉變。要知道,是次疫情並非一場短時間的決戰,而是一場長時期的硬仗,所以更想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為這場與WARS 的長期抗戰做好準備!

*學會在Social Isolation中自處的新技能*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相信大家都感覺到疫情正逐步蔓延,而病毒在世界各地不斷循環流動。在這場與COVID 19 WARS的長期抗戰,我們如何在一個可能長達半年而又缺乏物資的情況下盡量自保?我們又如何在Social Isolation中活得自在而又不會鬱結成疾?相信這會是每一位香港人,甚或每一位地球人需要學習的新技能。莫說如何在未來半年學會這項新技能,只是在過去一個月,我都感受到大家對於安守家中已經苦不堪言。

我在Facebook上不時發現大家還在安排不同類型的家庭或朋友聚會,雖則大家從不同報導都知道聚會屬高風險活動,但我亦理解若長久不能與子孫見面,或不能與朋友相聚,都難以疏導心中鬱悶。亦有部份人擔心聚會有風險,萬一染病即累及家人,結果造成很大精神壓力。事實上,即使暫停聚餐活動,也不代表可以絕對安心,皆因工作不時需要回辦公室走一趟,處理必要工作,又或需要外出添購日常用品。就算家人輪流外出,若只有自己做足防範但家人防範措施不足,也會令全家人暴露感染風險。再想深一層,即使留在家中,如果自家的U型渠管出問題,病毒亦可能會隨上下單位傳播。以上種種,都是大家正在面對的壓力來源,與其終日擔驚受怕,倒不如大家抱著盡力而為的宗旨,正所謂防不勝防,至少把自己能力範圍可做的都做好,不讓自己後悔。

*為Social Isolation的時間賦予意義*

那麽,大家到底如何為自己及家人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過去一個月,大家困在家中,或者自覺已經休息充足,甚至已經多做運動,以為可以做的都已做盡了,在家中到底還有什麽可做?

首先,我建議大家「執屋」,好好地打掃自己的家居環境。雖然農曆年廿八已過,而每個人的執屋標準都不一樣,但都應該以清潔為主。面對疫情,大家都人心惶惶,倒不如趁著家人上下聚首一堂,一起打掃收拾家宅,説不定這會花大家數個星期呢!事實上,執屋時不難發現有不少多餘的東西,甚或連自己本人都早已忘記這些東西,皆因過往從網購重重覆覆地購置一堆相同的物品。但請不要誤會,我並非要求大家「斷捨離」,或完全丟掉一些平時不常接觸或使用的家中物品。只是執屋可以重新讓大家知道自己擁有多少,不再多買浪費,而執屋後又可騰出來空間,讓大家「囤積」抗疫物資🤣!執屋除了釋放空間,還可能在無意間發現一些有紀念價值的物品,讓自己回味那一段回憶,甚至重新聯絡回憶中曾經熟悉的人,不一定要面對面話當年,即使透過電話視像WhatsApp, WeChat也很方便。因此,在這人生難得的空檔期,不妨地氈式地反轉一下自己的家居,把握這一個整理家宅和整理私緒的好機會,甚至讓自己跟朋友、家人一起回顧過去,為看似沉悶的 Social Isolation賦予意義。

第二個貼士,則是網上學習。大家不要誤會我叫大家去報讀Master, PHD等銜頭有關的自我增值課程,其實從網上自學一些無聊但有趣的知識也不錯。我兩個女兒很愛扭氣球,但礙於之前的日子過於忙碌,只能在夜深時透過YouTube自學。既然如今網絡發達,輕易便可在網上搜購扭氣球的物資,因此大家也不妨在家學習扭氣球,為生活增添樂趣,也為自己增添小興趣和滿足感。順帶分享一下,其實我本來不懂轉呼拉圈,但因為最近減少應酬,多留在家,竟然讓我無師自通學會!(自我感覺良好中~)所以呢,各位在家也可以跳出Comfort Zone,學習一些自己從未嘗試,但又能輕易掌握的小興趣、小知識。

希望以上的簡單分享,能夠幫助大家以較輕鬆的心情渡過這段 Social Isolation的時期。日子總要過,與其苦悶地思考如何挨得過,倒不如多想其他方法,令這段日子變得有意思。大家一起努力!


Cindy EE 感想集: 百變Cindy EE 之「談判專家」?

當腫瘤科醫生多年,可謂見盡生離死別。在生死面前,病人與家屬常有意見分歧,而醫生除了醫病,還需擔當「談判專家」的角色,盡可能按照病人的意願去調解雙方的意見。最近一名去世病人的經歷更讓我明白,醫生在守護「好死」的角色上肩負著無比重要的責任。


當病人只想舒適地告別這個世界

W先生(化名)是家中獨子,在他的父母眼中,他是個從不逆自己意思的乖兒子。兩年前,W發現患上晚期肺癌,其時他只得35歲,惟因爲確診時已屆晚期,加上過去已經嘗試過不少治療方案,所以今年初到診所查詢下一步的時候,已幾近無藥可治的階段。儘管如此,每次覆診W都是準備充足地隻身前來,帶齊文件、準備好問題,盡量不想給別人添麻煩。面對癌症這一場令人聞風喪膽的風暴,W依然處之泰然,仍然保持理性、不依賴家人,在癌症病人中實屬少數,也因此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無奈近兩個月,W的病情開始惡化。雖然接受基因檢測後得悉還有標靶藥可一試,但有效的機會率不高。隨著病情惡化,W的雙親開始常常陪伴他來覆診。每一次與他們會面,W都明確表達自己希望治療以舒適為主,但W的爸爸卻因爲難捨兒子別離,心裏總希望醫生用盡一切辦法治癒他的兒子。面對這種情況,我都會跟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分析,藥物已不能扭轉乾坤,不能走火入魔地嘗試,因為副作用隨時會令他的兒子更辛苦。

一次W病情轉差入院,檢查結果顯示癌細胞快速惡化。當我尚未告知他的檢查結果,他已經冷靜地坦誠相告,說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已在入院前一晚和父母說好自己的身後事。他說如果自己過世,希望在醫院殮房舉行簡單的告別儀式,火葬後便把骨灰撒在大海,四處為家。


與病人家屬的生死談判

雖然W多次强調自己想舒適地離開,亦曾於網上搜尋過在荷蘭接受安樂死的資料,但一直難以跟父親開口,告知這個意願。事實上,W的父親從小到大都對他嚴加管束,而W也不想忤逆父親的意思。與W的傾談之中,得知W曾不只一次跟爸爸吵架時脫口而出,說「你再繼續這樣下去,我遲早生cancer 」,不料預言成真。

可想而知,當W決心放棄積極治療時,他的父親仿若未聞。結果在W入院後,我與其父親展開了長達20天的「談判」。初時W還可正常吃飯睡覺,而我每天巡房,他的父親都會追問為什麼不開始抗癌治療。每一次與他的父親拉鋸,我的内心都增添不少掙扎與反省。到底終止抗癌治療的決定是否正確?自己是否無意中當了生死判官,無情地剝削了一個年輕人生存的權利?

但隨著W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從臨床經驗得知,他已經進入了生命倒數的階段。W的思想開始混亂、不時語無倫次,除了難以入睡,身體也開始出現不同痛症,甚至連吃藥也有困難。漸漸,W已無力與父親爭辯,未能捍衛自己希望「好死」的意願。另一邊廂,他的父親也不願放手,雖然兒子飽受煎熬,但他更擔心兒子一睡不起。

因為當時每一天巡房都花上很多時間與W的父親討論,我甚至在醫院得到了「談判專家」的稱號。從一開始說服他暫停額外治療,到不過度進逼病人進食,最後討論可否用鎮靜藥為W紓緩不適,一步一步直到完全放手…… W的父親終於明白,既然病情不能逆轉,倒不如讓兒子舒舒服服離開。在調較藥物的劑量後,W的睡眠質量終於大為改善。還記得臨終的那一晚,W在睡夢中突然夢囈「媽媽你快點來送我」,而他的母親亦及時趕到,目送兒子安詳離世。

記得外科醫生、現任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先生曾經說過:「心存善念,盡力而為」,雖然醫生在醫學上有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但要做好守護「好死」的談判專家,大概是一輩子的學問。透過這位病人的經歷,希望不論是病人、家屬或醫生也可以坦然、平安的面對死亡。適當的放手,才能換來真正的自在。







癌症復發陰影的「狼來了」


多年來行醫所見,絕大部份曾患上癌症的病人,都養成一個特別的習慣——經常用手觸摸全身來替自己檢查,希望及早發現身體的異常狀況,及早求醫。以乳癌病人為例,便經常觸摸乳房這個原先的病灶部位。尤其是已經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的病人,由於胸前只剩肌肉跟肋骨間的空隙,一摸便是硬硬的肋骨,若病人未習慣身體在手術後的變化,有時接觸到就會大吃一驚。若然因傷風感冒而導致肋骨發炎時,病人更會摸到發炎的肋骨部份突出,令她們擔心癌症復發,終日活在復發的陰霾之中。

的確,癌症存在復發風險。到底如何分辨癌症病人「疑神疑鬼」,抑或真正的「狼來了」,對醫生和病人來説,都是一門大學問。

如何分辨「疑神疑鬼」和「狼來了」?

對於一些剛戰勝癌魔、驚魂未定的病人,每當發現胸前有異樣,都會即時找醫生進行檢查,希望弄清楚是否真的癌症復發。經醫生詳細問診和檢查後,通常都會跟病人解釋:「這些突出來的部份是肋骨,所以大多跟復發無關。」而絕大多數病人確實在一兩星期過後,因為肋骨炎症好轉,便不再感到痛楚。類似的情況經歷了幾次之後,病人也習以為常。不過,由於她們曾經患癌,所以間中也有暗藏危機的例子,皆因癌症可在骨骼部份死灰復燃,繼而導致骨骼發大兼帶來痛楚,因此部分個案並不能排除腫瘤復發的可能性。

由於肋骨突出、肋骨發炎及癌症復發的狀況非常相似,那醫生可如何分辨何時是病人「疑神疑鬼」,何時是真正的「狼來了」?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了解症狀是否持續出現,以及是否有惡化跡象,同時留意病人近期是否患上其他疾病,導致症狀出現。假若病人曾經感冒或發炎,通常不用擔心。但若然未能解釋症狀為何出現,而且愈見嚴重時,就要特別小心。無論在任何情況,醫生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在確定症狀並非跟癌症有關之後,醫生才會跟病人解釋這只是病人的疑心作怪。

復發陰影帶來的心理壓力

另一方面,即使病人的身體未發現任何異樣,不少癌症倖存者仍會因為身邊發生的事情而感到困擾,例如有朋友確診癌症或是腫瘤復發,甚或因病而離世時,不少患者就會感覺全身不適,感覺癌魔在心中揮之不去。在這個情況下,醫生會先考慮病人不適部位的分佈,假如比較廣泛,則可疑程度較低。如果不適只是局限於某身體部位,且情況持續或愈發嚴重,便最好作出進一步檢查,以策萬全。若病人礙於畏疾忌醫而延遲檢查及治療,但到頭來確認是「狼來了」,病人便有可能因復發而付出沉重代價。

畢竟,要區分是「疑神疑鬼」抑或「狼來了」,都不應只交由病人自己一人決定,因為這會帶給病人太大的精神壓力。「疑神疑鬼」會滋養負能量,而負能量又會滋生癌症復發的危機,因此病人切忌踏進這心理陷阱,若然遇到任何懷疑,建議最好找醫生溝通,徹查情況,了解清楚後便不用再胡思亂想。








Cindy EE 感想集: 百變Cindy EE 之採礦專員

一路以來,大家都慣常用"黃金"來形容大便, 例如從前香港的街道遍地"黃金", 即是遍地"狗屎", 亦有人用“石頭”形用大便,所以去廁所爆石,亦等同去廁所大便, 而計算黃金嘅單位以”兩"計算, 去廁所放低幾兩,亦即是去大便。那麼採礦專員,便是幫病人挖大便的人了😆

為何要變身採礦專員呢? 癌症病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導致排便無力,胃口欠佳以導致缺乏水份,所以經常受到便秘困擾。大部份病人要長期依賴便秘藥物幫助排便,但偶然亦有些病人即使使用強勁排便藥,例如威力強大有如通渠水的“甘油條”,仍然未能有效排便,腹痛難當,感覺到瀕臨在生死邊緣,有些病人更加形容,如此感受比死更難受! 這些時候正正需要有人能幫助他們將堵塞在肛門的大便挖出來,用的都只是靠一隻手指,一對手套以及大量啫喱,便可以解除即時的威脅! 這個人正是採礦專員!

其實採礦工程雖然非常簡單,但非常厭惡,所以有不同階層的醫護都有點互相推搪的情況,通常在病房內,如果有實習醫生的話,這些工程都是由實習醫生做的😆。但是腫瘤科是沒有實習醫生的,所以基本上我做咁多年醫生都繼續是很專業的採礦專員😆!

回想最經典的是其中一年的農曆新年,年初一的時候,我負責當值巡房的工作,其實農曆新年還要住在醫院的病人一定是比較嚴重的,要不然都會回家渡假過年! 殊不知病房內充滿著需要採礦的病人,結果我一口氣採咗好多次礦,有病人因為症狀即時舒緩,非常高興,在病房內走來走去,下午便可以出院了,感覺有如行神績一樣! 我亦因為這次路過的採礦,而得到一張感謝卡,而那個病人我只見過她一次 !可想而知,採礦雖然極其厭惡,但意義重大! 現在即使我是私家醫生,我亦經常變身採礦專員,有病人(90多歲的老人家)甚至打打下羽毛球突然間肚痛,要“飛的”搵我採礦!

我相信我這個採礦專員的身份會一直去到我退休為止,因為這個工程雖然厭惡,但比起其他所有治療更快起功效,亦能讓病人感到醫生的關懷,所以真係好抵做😆,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下次會同大家分享變身痔瘡聖手!





Cindy EE 感想集: 百變 Cindy EE 之痔瘡聖手!

之前曾經提及過,癌症病人經常受到便秘困擾,而便秘最容易引申出嘅問題就係痔瘡,痔瘡通常由腸科醫生負責處理,一般都是運用藥物以及調節生活習慣,如果情況嚴重的話,便要進行手術!

其實,最困擾痔瘡病人的徵狀除了是大便有鮮血以外,就是經常想去大便的感覺!這是因為痔瘡經常頂在肛門的出口位,就等同有大便在刺激肛門一樣,所以病人都很想把痔瘡有如大便一樣"呵出來", 但是痔瘡不是大便,並不是"老”大便就可以“呵”出來的!所以去廁所久久未能排出所謂的大便,結果痔瘡越谷越大粒,想去大便的感覺就越來越嚴重,形成了惡性循環,有些腸癌病人甚至擔心是腸癌復發,可想而知困擾程度非比尋常!

那麼,為何腫瘤科醫生可以變身成為痔瘡聖手呢?我必須強調我是不懂得做手術的!之所以是聖手,是因為同採礦一樣,用的都是一只手指,一對手套,一些KY啫喱以及塞腔的痔瘡藥。

其實最有效立即舒緩痔瘡堵塞肛門的感覺的方法就是把痔瘡由肛門外面推回肛門裡面,由於痔瘡只是異常地擴張的靜脈血管,如果須應血管方向施壓便能將血管短暫地撫平,那麼便能減少對肛門的刺激,即時減少便意!

這個工程都是用一隻神聖的手指就能做得到,只要戴上手套用適當的潤滑劑,把手指停留在肛門數秒的時間,讓肛門的閘口放鬆後,再把手指推入肛門內,然後再痔瘡的位置加以施壓,將痔瘡撫平,然後把手指拔出,那麼病人便會即時覺得便意減退!當然這個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案,所以我通常會建議病人在晚上做這個程序,將痔瘡撫平後,再放入直腸拴制幫助舒緩症狀,至少可以打破惡性循環,減少症狀惡化,當然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生活習慣達致改善便秘,那麼便可以令痔瘡痊癒!由於只是用一隻手指來即時減輕痔瘡的症狀,所以稱之為“痔瘡聖手”!

其實這些都不是醫科書本內教的方法,只是在行醫的生活中慢慢纍積的經驗,發覺這個方法幫到很多病人舒緩比較困擾的便意感覺,但未能幫助處理痔瘡出血的問題。

雖然內容有些嘔心(其實嘔心程度跟採礦冇乜大分別😅),但相信仍能幫到一定的病人,所以間中都要變身做痔瘡聖手!


私家路之三週年

不經不覺踏出私家巿場已經三年了.今年經歷社會運動,還有百年難得一遇的世紀大疫情,日子特別難捱,感想也特別多,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還記得當年跳出HA,身邊人對此COMMENT不少.最多人問我為何要離開HA,而當中大部份人覺得金錢是主因.我由始至終不否認私家的收入相比HA工作一定更豐厚,可以直接改善自家生活環境,但我要DEFEND的是,私營巿場其實是個多勞多得的機制,除非收費不合理,否則某程度上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不是“一出私家一定賺多D”的情況(而我自問是個收費合理,甚至收費相宜的一位小小腫瘤科醫生).在這私人巿場之中,撫心自問我的資歷大概是最淺的,那時候踏入私家,我甚至擔心自己會因為收症不足而未能維持正常收入.

第二個原因跳出HA,希望工作時間更彈性,從而換取更多機會照顧家人.回顧這3年經驗,私家腫瘤科醫生的而且確能夠由自己調配工作時間,但調配的彈性實情需視乎病人數量及分佈.在私營巿場工作年資越久,病人數量隨之增加,跟自己合作的醫生也更多及更廣泛,我深深感受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大道理.

當一個負責任的醫生同時做一個顧家的媽媽,兩個角色其實互相衝突,我確實在這方面失了預算.還好我有很多神隊友,有個全天候貼身照顧自己,身兼為我的私人司機,保鏢,廚師的多功能公公,也就是我的爸爸.還有一個為我無條件付出,無限量支持我去追夢,也就是我的老公,因而縱使每天拋夫棄女我的家庭還在.

造就踏入私家的原因很多,對我來說首要目標是去追求理想的醫患關係.腫瘤科是一門特別科目,這是個極嚴重疾病,卻不會快速地奪人性命,病人需經歷一段漫長的治療過程.病癒後又怕復發,擴散了其實又可以醫治多年.在這鍛鍊醫術的日子中,我留意到“揍得好”與“揍得不好”的病人分別很大.先不要談醫術高低,醫病以外對病人及其家人的身心靈支援,對治療期望的調整,面對將來事宜的適當準備等,要揍得好如此種種必需配合良好的醫患關係,致使整個治療過程更不一樣.

回顧這三年私家路經驗,我真的向著這理想進發嗎?還記得當天在中環辦公室診症時,有種灰姑娘變身後的感覺,後來又有感自己是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接觸到更多從前看不見的事情.在不同醫院中迷路,又要適應不同地方的人和事,即使同一所醫院,不同病房都有著不同規矩,又如何釐定所謂的合理收費…如此種種確實花了我大概兩年時間才算漸漸適應.

以前公立醫院的工作非常繁忙,基本上由早到晚留守於同一所醫院地方裡一直不斷工作.出了私家,病人量需要少了,卻因為病人分佈地方廣泛,工作時間並沒有縮短.結果除了由早到晚外,還要遊走於香港九龍新界不同的地方照顧分散的病人.另外,HA是團隊工作,所以以前自己做不來時,能夠有團隊配合並肩作戰,但私家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處理,而所有壓力也一樣是自己承擔.坦白說,我花了最大心神在這壓力上的轉變.

經歷了頭兩年的各種挑戰後,我變得強大,同時累積更多病人,我又要面對新的挑戰.畢竟私家世界裡充斥不同類型的誘惑,有了貪心的念頭,希望見盡所有想來見我的病人.身邊人也對我說,“只要你每個病人看快一點,不就可以見更多病人嗎?”但我錯了,因為看快一點的話,照顧病人的質素就會下降,而我甚至因為休息不足而出現數次腦海空白的情況,我意識到這是個危險的訊號...病人需要我幫助,是基於對我100%的信任,同時希望獲得他們期望的適確的照顧,一人之力又豈能無窮無盡?所以經歷了為期9個月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照顧病人的瘋癲生活後,我發現無上限接收新症的運作模式,很大機會影響我所重視的醫患關係.收入提高卻只有窮忙,忙得完全失去人生意思.為了保持那份初心,決定好好調整診症上的安排,讓心神花於我比較擅長處理的疾病之中.希望可以保持我照顧病人的質素,同時增加自己休息機會,也有額外時間能update自己,不要停留於故步自封的階段.也希望能爭取多一點點親子時間,致使我人生少一點點遺憾.

這兩個月的新調整使我返回正常的生活軌道,而這些改變都在為我走更遠的路.真的希望我能做得到:“昨天的我是這樣,今天的我是這樣,明天的我也會是這樣.”





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有淚多好

<<如何掉眼淚>>是一首情歌, 但同時亦是情緒問題的寫照. 在適當的時候流眼淚是平衡情緒的最好方法, 如果在傷心的時候不懂得流眼淚, 不是堅強的表現, 而是不懂得放負的表現, 是情緒失衡的表現.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套電影- 玩轉腦朋友,...

人生得” 閒”須盡歡

曾經講過如果今天是我最後的一天, 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好好陪伴我的兩位女兒! 明知這是最大遺憾卻沒有好好正視, 都是香港人最大的通病……縱容自己”遺憾”成為真正的遺憾, 皆因大家都冇好好正視生死, 而且香港人真係好鍾意返工! 所以, 我決定不再以忙為藉口縱容自己遺憾,...

Comments


bottom of page